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在全世界的GDP当中只占7%。
城市原有7、8千万农民工进城打工,现在是一道道门槛,一道道壁垒,限制农民进城就业。回顾历次经济对策,基本上属于被动的打补丁。
西部5亿亩的耕地如何开发?只能依靠汉族几千年形成的过熟的农业耕作方式。这次调整的确是市场的作用,是农民的自发调整,上了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假如大多数农民并没有明确的财产权利,没有独立支配自己的产品并和别人平等地交换的权利,假如电力、化肥、农药、金融、科技服务等都不在农民手里,我们又怎么能指望一个村民选举就能够调动村民积极性,让农民拥护我们的各项政策呢?农村基层选举中还要注意到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谁出这笔钱?相当多的地方为了走这种过程,增加了一大笔开支。然后政府规模空前扩张,七局八局下去,虎狼一样向农民要钱,弄得这些镇子纷纷衰落。此外,要像其他东亚小农社会的经验一样,对农民发展合作组织免税。
把过剩的轻工业品、过剩的粮食调到水利工地上去。城镇化不是要扩充政府,不是要投资养政府,政府越养越大,越养越肥,越养越扩张。各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厂商行动之迅速、力度之大、步调之一致,是前所未有的。
回顾上世纪50年代的半导体、60年代的激光,在研发阶段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进入产业化阶段差距就拉大了。可以预计,未来20-30年将是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技术路线上,应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为主,兼有其它技术形式。而且,在未来较长时间我们还处于能源需求旺盛的增长期。
在这样一个重大技术突破的关键时刻,政府应以更大的力度支持三纵三横竞争前的技术开发,毫不放松地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力争较快地顺利渡过产业化这一关。此时,离开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具有足够力度的一揽子规划与措施,产业化不仅难以实质性推进,而且也不足以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应有的预期。
如果任国外电动车抢先进入中国,就将迫使中国电动车的技术标准、基础设施等向某一厂商靠拢,从而使我国从一开始就丧失了竞争中的主导地位。为此,百年来石油地缘政治风云变幻、局部战争不断。消费者则是期待、观望和等待。机遇稍纵即逝 最近,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电动车技术的支持力度。
从长远看,圆13亿中国人的汽车梦寄希望于电动车。近年来动力电池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在新能源汽车多种技术路线中汽车电动技术脱颖而出。拼装大行其道,自主创新就将灭亡。汽车动力技术革命的亮点很快被当作振兴经济的突破口。
这一揽子计划形成了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第一推动力。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的突破。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和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将为产业化奠定基础。主要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至今没有完全改变。
它已演变成一场争夺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的竞争。充分发挥十城千辆的示范、验证效应 十城千辆是迄今为止世界汽车行业最为庞大的实验验证工程,必须有科学的实施方案、严格的组织管理和明确的推动产业化的目标。锂离子电池及材料是未来竞争的一个焦点,要持续支持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以巩固和提高我国已有的领先地位。现在,包括中国、印度等新一轮工业化国家涉及的人口超过已工业化国家人口总和的两倍以上。奥巴马上任伊始大力推进插电式电动车,是基于对科技发展成果和前景的判断,出于减少对国外石油依赖、改变美国在气候变化上的被动地位和重振美国汽车业所作的战略抉择。中国能否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机遇,赢得一场未来的竞争,亟待一个智慧的国家战略,以及整个民族的发奋努力。
可以预计,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与石油资源终将枯竭的矛盾,将导致廉价石油时代的终结,使依赖石油的工业化成本大幅上升。加大后续技术投入,积累自主知识产权 经过奥运会的验证,总的判断是,我们掌握的技术已经达到制作样车的水平。
这是一场争夺未来的竞争,政府部门和企业应有足够的紧迫性。当前,从认识上、政策上、行动上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将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
直到现在,世界能源消费的40%、交通能源的90%还依赖石油。美国还设立了一个总量为250亿美元的基金,以低息贷款方式支持厂商对节能型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目标是每年汽车燃油经济性指标提高4%(到2020年将燃油经济性提高一倍,即平均6.67升/百公里)。
制定国家战略和一揽子措施,正确地引导和调控 电动车对减少石油依赖和减少排放的划时代意义,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属于外部性效益。绝不应急于抢先从国外买进关键零部件拼出几辆汽车造势,制造一场虚热,打乱国家战略全局。2012年前美国联邦政府购车中一半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2015年美国道路上行驶的插电式电动车达到100万辆。在新能源汽车起步之时,要汲取历史教训,特别注意对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的支持,使其与整车同步发展。
在汽车的外部性(如安全、能耗、环保、插电接口等)领域制定和实施能保障社会利益的、适度先进的技术标准,为产业化起步创造条件。如果十城中的千辆不管是否是自主创新、也不管技术是否成熟,统统包给本城厂商,就会形成新一轮地方保护主义,恶化市场环境,堵塞相对成熟的技术参与公平竞争和示范实验的机会,这将是对自主创新的巨大打击。
(课题负责人:陈清泰 吴敬琏 课题组成员:高世楫 张永伟 王青 肖庆文 报告执笔:陈清泰) 进入 陈清泰 的专栏 进入 吴敬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能源汽车 。中国是电动车所需的锂和稀土比较丰富的国家,具有资源优势。
电动车是技术的较量,也是商业模式和技术标准的较量,把握市场先机十分重要。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柱与建设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环境课题组的课题报告提出,电动车的发展已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争夺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我国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政府部门和企业对后续开发和产业化应有足够的紧迫性。
搞得好中国汽车业可实现技术跨越、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加大电池管理系统、机电及其控制系统、汽车操纵系统、高压电子器件和嵌入式软件等关键、共性技术支持力度,力争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养一批高端人才。整车的难度在技术集成,而很多关键技术则在零部件。如果把握得好,经历如此巨量实验和在此过程中的改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完全有可能由实验样车阶段走向产业化、商业化应用阶段。
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建立起良好预期的情况下,奥运会试运行的成功似乎已经完成任务,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更加关注在传统技术路线上的追赶,对电动车产业化看法尚不统一,也不愿贸然推进。插电式电动车还有一个充电或换电池的商业模式问题,需要在试点中进行方案优选。
奥巴马明确提出美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方向是插电式电动车。而各个企业尽管都跃跃欲试,但实际行动却十分迟缓。
为此,国家应把新能源革命看作一个大的战略、把汽车电动化作为历史性机遇,从国家能源安全出发,以前瞻性新视角、长远战略眼光评估新能源汽车的形势,并重新审视国家汽车能源战略。还应及时发布电动车相关的安全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等。